查看原文
其他

摆脱厌女症:男性可以为女性做的20件实事

北同文化 2022-06-30

以下文章来源于女生徒 ,作者Ayu

2022年6月10日,社交媒体上曝光的河北唐山女性在烧烤店遭遇惨无人道的暴力案件,将女性行走于公共空间里的安全感打得稀碎——在明亮的公共场合穿着得体的衣服,不是孤身一人,而是和朋友们在一起,在遭遇性骚扰进行反抗之后,得到的却是招招致命的暴打。


根据最新消息,唐山事件中的九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全部捉拿归案。但是,此次事件及后续社会舆论中折射出的基于性别的歧视和暴力问题仍然在社交媒体平台持续发酵,性/别和认知的差异导致人们对事件产生割裂的理解和观点。


本篇文章转载自北同伙伴Ayu的个人公众号「女生徒」。在文中,Ayu对唐山事件是否是「基于性别的暴力」这一问题作出了回应,分析其背后根植于当今社会结构的复杂、多面的「厌女症」,并为中国男性如何支持女性提出了20条具体可行的建议。

「它的理所当然,

使人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我们为什么要回避日常生活当中无所不在的性别歧视和性别暴力问题?

我们为什么一直要把基于性别的暴力问题当作是受害者的问题,而不是施暴者的问题呢?

我们为什么不能承认,真正在搞性别对立的,其实是那些深受厌女文化侵害的厌女者们呢?


因为这个社会的厌女症已经太严重了,严重到大家已经把厌女症当作是和空气、阳光、水同样的寻常存在, 是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错,大家身上多少都有点厌女症。


图片源自 | 《使女的故事》


厌女(misogyny)指的是针对女性的憎恨、厌恶及偏见。厌女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包括社会排斥、贬低女性、对女性实施暴力行为、将女性物化、性化。古代的很多传说和宗教故事中都可以找到厌女症状,不少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也被认为有厌女症。「厌女症」也指从该词衍生出来的、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这些歧视从对女性(连带对其理想化)的贬损到对女性的谋杀不一而足。


在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的《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一书当中,她指出在性别二元制的性别秩序里,深植于核心位置的,便是厌女症。在这个秩序之下,无论男人、女人、其他任何性别的人,无人能逃离厌女症的笼罩。厌女症弥漫在这个秩序体制之下,如同物体的重力一般,因为太理所当然而使人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一篇名为「男性可以为支持女性主义做到的35件实事」的翻译文章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传播,受到启发,我结合自己的成长经验和十年性别公益经验,写出了一篇本土版的「中国男性可以为支持女性做的20件实事」,也欢迎各位北同读者伙伴一起共创内容。


图片源自 | 《妇女参政论者》


1. 在任何场合,

请记得不要死盯着一位女性看

女性的日常生活当中,不管是穿着保守还是性感,不管是走在路上,还是在密闭空间内,总会有被男性直勾勾地盯着看的经历。这种生活中的“男性凝视”是一种性骚扰的行为,它会让女性感到不被尊重,私人边界被侵犯。遇到这种情况,被“男性凝视”冒犯的女性很难去取证,更难以获取他人的支持。不管是好看,还是难看,女性都不应该被男性的眼神冒犯。男同胞被盯着看,是不是也会说:“你瞅啥?”


建议: 

如果感到好奇,或者遇到真心觉得好看的人,看一眼就可以了。人类彼此之间的好奇是正常的,但要注意边界。一些曾经有过被性骚扰或性侵犯经验的女性,和男性共处同一个密闭空间当中会感到十分紧张,此时男性可以主动背对女性,避免误会。如果你周围的亲友、同事,有打量女性的恶习,请及时地制止他。


2. 在任何场合,

请记得不要占用太多公共空间

我们经常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看到一些男性张开双腿,一人占用一个半人或者两人的位置,甚至会挤压到旁边的女性;也会有男性利用这种空间的狭窄,去趁机性骚扰女乘客。


建议:

男性可以收拢双腿,这样的坐姿,看起来也比较文明和礼貌。如果同一个空间有其他女性,不要紧贴着对方,而是尊重对方需要与他人保持物理距离的需要。


图片源自 | 《妇女参政论者》


3. 停止基于女儿、姐妹、母亲等

标签去尊重女性

厌女文化通常会给女性打上两极化的标签——一边是宛若圣母与天使的「母亲」、「姐妹」和「女儿」,一边又是蛇蝎心肠的「荡妇」和「淫娃」。这种对女性的过度圣洁化和过度恶魔化现象,本质都是没有把女性当人看。对于有些男性来说,生命当中的圣母和天使就是自己的女性亲属,而其他的女性,则都可能被打上「淫娃荡妇」的标签。于是,区分女人的标准则变成了:一定不能睡的、可以睡的和不想睡的。


建议:

请把所有女性都先当作一个人来尊重。女性首先是她自己,一个独立的人。她并不仅仅是因为要做谁的母亲、姐妹和女儿而存在的。对于异性恋男性而言,请不要把女性当成潜在要睡的对象,已经睡过的对象和不想睡的对象。人类的社交关系也很多元,不是只有性关系。对于同性恋男性而言,也不要因为自己完全不想和女性发生性关系,就对女性的境遇漠不关心。请记住,恐同、恐跨和厌女是同根同源的,女性的不到尊重,性少数群体也不会得到尊重。


4. 尊重你的女同学、女同事或者女上司

作为女性,「女的不行」这样的诅咒和欺骗几乎伴随我们的一生。我曾经在地铁上目睹一位初中男生,大言不惭地对想要竞选学生会干部的女同学说:「你们女的不行,你肯定选不上。」厌女文化一直在愚化不同性别的人,并且奴化女性,让所有人都觉得女性能力不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获得了受教育和就业的权益,各行各业都有女性努力和创新的身影。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女性可以做任何男性可以做的事情,正如男性可以做任何事情,任何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不应该被性别所限制。


建议:

请把诸如「头发长、见识短」之类的陈词滥调彻底丢弃。如果女性同学成绩更好,不要拿性别差异去打压她;如果女性同事工作表现出色,得到了晋升,请不要咬定她就是靠权色交易上位的;如果上司是女性,不要在她和其他男性上司一样对下属严格要求的时候,指责她过于bossy,认为她太强势。


图片源自 | 《傲骨之战》


5. 使用性别中立的词汇称呼别人

我们经常会听到媒体或者个人称呼某个女性是「女律师」、「女医生」、「女科学家」、「女导演」、「女企业家」。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任何职业都可以由任何性别的人胜任。如果我们不需要说「男律师」,「男医生」、「男导演」、「男企业家」,那么也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些职业名称前加一个「女」字。我们也经常会听到媒体或个人,形容部分性别表达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人为「娘娘腔」,「假丫头」,「不男不女」,「女汉子」,「变态」等等。以己度人——如果我们自己不觉得这些词汇是褒义词,就不要这样称呼别人。


建议:

直接说出相关的职业名称即可:律师、司机、工人、医生,不需要加上男、女去修饰。日常生活当中,可以多使用「爱人」、「伴侣」、「对象」这种性别中立的词汇。不要假设一个女生一定有「男朋友」或者「老公」。如果描述一位女性(此处是指任何自我认同为女性的人),不管ta的性别表达是什么,都可以用「她」这个性别代称,而非「他」这个性别代称。如果你已经具备了多元性别的视角和价值观,你甚至可以公开表达「我欣赏娘娘腔的男生,男生本来就可以娘」。你也可以说「其实我觉得不男不女是人类正常的呈现,雌雄同体才是人类真实的样貌」。


6. 在日常生活当中,

注意使用性别友善词汇

词语塑造我们的认知和价值观。当声称自己是女性主义者的人在口吐芬芳的时候,还在使用「cnm」,「ctm」等词汇,我们就需要思考厌女症在一个人身上究竟可以多顽固。即使已经有了性别意识,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也难免使用这些带有歧视女性含义的词汇。


建议:

称呼一位女性时,你可以叫她的名字,或者称呼她为姐姐、妹妹、同学、伙伴。不要试图称呼一位女性为:娘们、某某的媳妇、某某的老婆。当你和人起了冲突,或者日常情绪激动想要骂人,请直接骂ta就好,不用问候对方的妈妈或者姥姥,骂人的时候也不要使用和女性生殖器相关的词汇。


如果你是性少数男性,请不要在骂人时候形容对方是「母」。可以问问自己:「母」为什么是一个坏词?我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去羞辱同样被男权社会所歧视的其他性少数者呢?


图片源自 | 《82年生的金智英》


7. 不要过分关注和强调女性的外貌

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当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善意的男性,夸赞一位女性为“美女”,或是过于强调女性的穿着打扮如何。这是没有必要的。女性和任何性别的人都一样,有外表也有内涵。过于强调女性的外貌,其实是太过于重视女性的性资本,而非她身上的一些美好的品德与才能,本质上是对女性的一种物化和性化。


建议:

当你结识了一位新的女性朋友,可以尝试夸赞她的性格。如,小a感觉很直爽,很干练,很细心,很有魄力等等。当你和已经认识的女性朋友相处,可以尝试夸赞她的非生理性优点和能力。如:小b很能干,逻辑思考能力很强,工作非常负责等等。


8. 不要评判女性的外貌

在这个能打出「颜值即正义」口号的时代,很多女性已经把「外貌暴政」内化。女性的生活当中已经充满了对自己外貌的评判和不满,没有尽头的美白、减肥,不化妆不出门,把整容当作改变命运的关键……请不要再继续给女性施加容貌压力了。


建议:

不要建议女性应该留长发还是短发(她去剃秃都没关系)。不要给体型圆润的女性起恶毒外号。不要管女生剃不剃毛,既然什么性别的人都有体毛,那就不要以双重标准要求别人。不要建议女生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如果你身边有女性有比较明显的容貌焦虑,要鼓励她接纳自己,不被厌女文化所裹挟。


9. 不要假设女性需要男性保护

「女性不行,女性天生柔弱,所以应该被保护起来」——这是每位女性这辈子都要经历的最大的陷阱。这种观念的本质其实是对女性的矮化。


女性需要「被保护」,但这种「保护」是和其他公民一样的,来自法律制度的保护,对我们的生存权、受教育权、发展权、就业权、生育或是不生育的权利的保护;而不是没有必要且无法兑现的——来自另外一种性别的人类的保护。


从唐山的案件也可以看出,男性不对女性施以暴力,就是对女性最大的保护了。


建议:

欢迎多和周围的人分享:每个人都需要健全的法制体系和社会系统的保护。请鼓励你的女儿、姐妹、女性朋友强身健体。人在关键时刻靠自己是最现实的,遇到坏人打不过起码能有力量跑开。也请记得要提醒身边的人,不要预设女性的柔弱,这是一种试图矮化女性的想法。


10. 不要劝任何女生结婚或者不要离婚

有的女性不结婚,是她没有准备好,或者是她不想进入婚姻,这和ta人无关。即使是自己女儿,也不该强行逼迫她去结婚,现在早就不兴包办婚姻了。


有的女性不结婚,可能是她结不了。如果你真的关心她,欢迎支持同婚合法化。


结婚有可能是冲动之举,而离婚却很少有人会冲动。当一名女性想要离婚,她已经做好准备、勇于面对离婚这个决定所带来的一系列结果,可以想象她有多么强烈地想要离开那段关系。任谁在火坑里,也会想要往外跳,不是吗?


建议:

请不要过度关心周围女性的婚恋情况,其实和别人的生活真的没什么关系。请尊重女性家人或友人的婚恋选择,并相信她们的选择。


图片源自 | 《妇女参政论者》


11. 追求一位女性的时候,请尊重她的边界

影视作品中经常会有男性「为爱痴狂」的情节:瓢泼大雨中,怀抱花束或礼物,在女子楼下苦苦守候;为了挽救爱情或强行求爱,便开始纠缠对方,围追堵截,抓住对方嘶吼逼问;还有一种霸道总裁,会在没有征得女性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公主抱」或「壁咚」,还自以为女性是欲拒欢迎,其实早已爱上优秀的自己。


事实上,这些举动听起来更像是狩猎而不是求爱;围追堵截会让人觉得是跟踪狂行为;而动不动就上手,只会让人觉得很不礼貌且油腻。


建议:

喜欢一位女性,想要追求她,可以给她送一封情书,传一条简讯(但记住不要发送会冒犯到对方的照片和文字,或要求她发照片),也可以找一个让双方都觉得安全的地方,当面告诉她。如果被拒绝,记得一定要尊重对方的决定,而不要死缠烂打。此外,记住不要使用公共场合里摆蜡烛或者贴告示的方式来表白,对方大概率会觉得很困扰、很丢脸。


12. 如果你已经和一位女性建立了亲密关系,请成为她的合作式伴侣,而非「爹味」伴侣或「丧偶式」伴侣

请与她合作,一起分享生活当中的幸福时刻,一起面对生活当中的艰难挑战,一起分担生活当中的琐事。一位女性在亲密关系中,当然是希望能得到爱和支持,同时也能给予对方爱和支持。


建议:

凡事有商有量,经常沟通,不要替别人做决定。主动分担家务,一起照顾孩子和老人。拒绝「打是亲,骂是爱」的陈旧观念。给予对方帮助和支持,肯定她想要追求的事情。


13. 如果你希望

和已经建立恋爱关系的女性发生性行为,

请不要把色/情/片当教科书

女性不会因为有欲望就可以跟任何人发生关系。请记得要征求她的同意,拒绝就是拒绝,没有人要「欲拒还迎」。男性也会遭遇性侵害。请时常把自己代入到场景当中,想象自己的感受。任何人都有权利在性行为发生的一开始和中途任何时刻拒绝。即使双方/多方已经建立了亲密关系,也不代表有随时和对方发生性行为的权利。也许,ta还没准备好;也许,ta曾经遭受过性侵害,很惧怕性行为;也许,ta是无性恋,真的不想和任何人有性行为。


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性同意」这个概念。性同意是指参与性活动时候的协议,参与者必须表示明确的同意。性同意的原则是:自愿自由、可撤销的、知情的、积极同意、具体的。


在实际场景当中,你可以用肢体动作去表达想要亲密的想法,但是请注意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很自然地接纳了,那祝福你可以和爱人共赴巫山云雨。但如果对方有些犹豫,甚至抗拒,那么请立即停止,并耐心地和对方沟通,去了解对方真实的想法和担忧。在双方都期待、同意并且感到安全情况下实施的性行为,才能被称作「杏爱」,否则是「性侵」。此外,千万不要忘记,发生性行为的时候请主动使用安全套,意外怀孕会对女性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伤害。


图片源自 | 《傲骨之战》


14. 不要抱怨你的对象总是唠叨,

那可能是因为你总是不采纳她们的建议

很多男性会抱怨自己的母亲或者女友念叨自己,觉得很烦。因此,放学或下班宁愿在外面呆着,也不想回家。当感到对方很唠叨时,也请意识到,或许是因为自己没有把对方的需求和请求放在心上。


建议:

认真对待女性的需求和反馈,学会聆听,学会采纳她们的建议,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对方的需求。


15. 在家和在外,敢于做男性榜样,主动承担家务

我曾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马路上,目睹三名男性在路边谈笑风生,他们手里没有拿着咖啡,也没有提着公文包,而是拉着婴儿车,身旁也没有女性。这三夫育子图太动人,也太令我心酸,那一幕,不知道何时能在我们身边出现。


在家庭内或朋友间聚餐的场合,在家庭或者朋友一起外出野营的场合,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男性在谈笑风声,而女性负责准备食物、照顾孩子和宠物。我在学生时期,曾经偶然参与过一个中年艺术家的饭局,在场几乎每位男性艺术家身旁都有自己的女友或妻子,而整个饭局上,全程只有男性在聊天,女性仿佛都失去了社交的能力。


建议:

家务这项工作,上面并没有写「女性专属」的字样。日常生活当中,请主动承担家务。在节日期间,家里亲友聚会,请主动承担起做家务的责任,并且邀请其他男性亲友和你一起参与家务工作。如果在外聚会,请同样邀请其他男性友人和你一起承担这些被认为是「女性才做的家务」。


图片源自 | 《82年生的金智英》


16. 不要做网络上

制造性别对立的参与者和旁观者

互联网上的厌女言论甚嚣尘上。任何一个有性别意识的人,打开社交媒体、浏览性别议题相关的评论之后,都很难不感到窒息。然而,作为个体,单凭我们自己的独自窒息和绝望是无法改变现状的,如果没有人发出反对的声音,厌女者永远不会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只要我们更多人积极发声,人类就能早日摆脱厌女症。


建议:

积极点赞和转发互联网上支持性别平等与性别多元的相关文章与资讯,积极抵制互联网上的厌女言论,并且在其他人恶意散布女性照片或隐私的时候,及时发出反对的声音。


如果你在微信或者qq群当中,看到有人发女性的偷拍照或隐私照,请不要加入ta们,也去发类似照片;请记得告诉ta们,这样侵犯了女性的肖像权和人格权。如果你在知乎、虎扑、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上看到性别歧视的言论,也请不要吝啬发出你支持女性的声音。


17. 请坚决抵制荡妇羞辱

荡妇羞辱,是指使得一个人(通常为女性)为自己的某种性行为或性欲感到羞耻或低人一等的行为。这种性行为或性欲被认为是背离了传统的性别期望,或者被认为是不自然、违反教规、不道德的。 女性通常会遭受到荡妇羞辱的原因包括:衣着性感,享受性愉悦,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和不止一个人发生过性行为,从事性工作。此外,当一个人遭受性骚扰和性侵害,她也容易成为荡妇羞辱的对象,人们总会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事实上,苍蝇哪里都会叮。


荡妇羞辱背后的观念是女性不应该追求性愉悦,不应该有太多性欲。这是厌女文化为操控女性的身体和性才创造出来的恶劣观念。女性要追求自主的性愉悦,不再恪守「端庄和圣洁」,被视为天塌下来一样的大忌。


我有一位朋友是做校园霸凌干预工作的。她接触的校园霸凌案件当中,有一位案主是一名小学女生,当家长找到我的朋友去支持孩子时,孩子已经陷入了一种很深的抑郁。因为她长得很漂亮,遭到同学嫉妒,散播一些关于她不检点的谣言。被荡妇羞辱压迫的不仅仅是成年女性,未成年女性也深受其害。正是这种在整个社会当中弥漫着的荡妇羞辱,让房思琪们在受到性侵害后,无法向外求助。这种现象也造就了更多的性暴力实施者,因为ta们知道,对于「荡妇羞辱」的恐惧,能够让大部分女性闭嘴就范。


建议:

支持女性独立自主的性愉悦。不要说唐山烧烤店受暴的几位女性穿着非常得体,即使大街上站着一位裸女,她也不该被侵犯,不是吗?如果一位女性遭受了性骚扰或性侵害,该受到责备的是暴力实施者,而不要去关心当天她穿了什么衣服,是不是夜晚出行的,是不是独自一人出行。任何一个人,无论ta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包括性/工作),都不应该受到伤害。


图片源自 | 《使女的故事》


18. 请敢于在其他男性发表

针对女性的歧视性言论时制止对方

这样一个现象或许你并不陌生:有些男性,自己形象欠佳,不修边幅,却喜欢评价女性好不好看,性不性感;自己爱去找性工作者,却又打心眼里看不起性工作者,也会经常无凭无据说别的女性是性工作者。如果你周围的男性同学、朋友、同事针对女性的身材、样貌发表歧视性的言论,或者是针对女同学、女同事开下流的玩笑,或者试图利用荡妇羞辱来贬低一位女性的时候,请不要加入,也不要保持沉默。


建议:

你可以委婉地表达:「这位哥们/伙伴/同学,如果我听到别人这么说我,我会觉得对方挺糟糕的,你呢?」当然,你也可以选择非常直白的表达。


19. 不要对女性以及其他任何人使用暴力

和四处弥漫的厌女文化一样,暴力也弥漫在整个世界当中。儿童时期的动画片、教科书上的历史故事、电子游戏和好莱坞大片,无一不充斥着暴力情节。如果和ta人产生了争执,永远不要试图用拳头解决问题,这只能显得你因「无能」而「狂怒」。


建议:

和女性(或其他任何人)产生了冲突和纠纷,避免推搡对方,避免抓住对方的手或其他身体部位,试图去控制对方。更不要进行扇耳光、踢踹等暴力行为。


20. 阅读女性主义书籍,持续学习女性主义

我曾经在一个活动上听到一位男性对我的朋友说:「我连马克思主义的书都没读完,没有时间去看什么女性主义的书。」我相信,如果真心想阅读相关书籍,是一定能找到时间去读的。毕竟,马克思和恩格斯爷爷其实也是女性主义者,马克思主义思想也影响了20世纪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


建议:

可以去关注女性主义相关媒体平台,阅读女性主义相关的书籍,观看性/别主题的影视剧和纪录片。


我相信,以上的20条行动建议都是大家能够去实现的。


如果你认为自己目前无法做到,我也鼓励你思考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经历, 是什么样的观念,或者是什么样的一些行为,使得你认为以上的事情是无法做到的呢?


相信在认真反思之后,我们都能审视周遭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并且协力成为改变的一部分。

REFERENCE:

【1】《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上野千鹤子

【2】《女性主义研究书单100种》,艺术学人

本文观点不代表机构立场

作者:Ayu

编辑:Monica

排版:Monica

封面图:《致命女人》


ReadMore


中国导演短片获酷儿棕榈奖 | 2022戛纳电影节酷儿主题电影盘点

嵌入社会脉络的个人经验:女性主义疗法如何帮助所有性别流动是一种新稳定:「双性恋」和「泛性恋」究竟是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